教师主页


袁毓林


澳门大学主页

北京大学主页

联系邮箱:yulinyuan@um.edu.mo


花正


根特大学主页

联系邮箱:


殷晓君


北京语言大学主页

联系邮箱:yinxiaojun@blcu.edu.cn


语义解析小组 | Semantic Explore Group


我们是专注于语义解析的科研兴趣小组,兴趣方向包括翻译、计算语言学、中介语分析等。小组成员主要来自北京语言大学,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翻译等。

我们欢迎优秀本科生加入本组,欢迎对计算语言学感兴趣的同学与我们联系,期待与您的合作和交流。

联系邮箱:semanticexplore@163.com


转折复句语义要素智能解析与推理

Intelligent Analysis and Reasoning of Semantic Elements of Transitive Complex Sentences

转折复句在日常交际活动和文学作品中使用非常广泛,同时也是汉语语法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转折复句的复杂性使得在分析中往往存在语义理解难题。 本研究旨在构建包含语义要素与PDTB标准的语料库,探寻转折句整体分类与内部语义的关系,有助于系统地理解转折复句的语法结构与语义关系,为语义解析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参与成员 ➢ 李昊潭 莫宁宁 王林溪 陈晓滢 陈彦霖 罗锡梅 李宇童 孙啟尧 郭梦涵 胡国曼 黄廿奕 刘晨 林菱 江珑洋子 刘妤瑾 阮彦霖 宋阳 项一卓 杨梵 杨洋 郑楚仪 赵恩婷 周思瑾 张维维 胡宇涵 晋馨 戚嘉懿 乔雯靖 >>> 详细信息


基于物性结构与论元结构的释义生成

Definition Generation Based on Qualia Structure and Argument Structure

袁毓林先生在生成词库有关物性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汉语名词物性结构的描述系统,由“物性角色”(形式、定位、构成、材料、单位、行为、处置、评价、施成、功用)和“句法格式”(定中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构成,前者主要描述名词所指物体的语义结构特征,后者则反映词项与其物性角色在句法组合方面的状况。本项目基于袁毓林先生提出的名词的物性结构描述系统,对如构建句子的物性角色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究。

参与成员 ➢ 刘卓 刘泽慧 >>> 详细信息


基于依存语法的二语写作词汇搭配研究

A Study on Lexical Colloc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Based on Dependency Grammar

搭配是人类语言符号的横组合关系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搭配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搭配尤其是动名词搭配一直是中国英语教学和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难点。本研究借助依存语法理论,为搭配的识别提供了新技术,提高了搭配识别的准确性,以更好地服务于二语搭配习得研究。本研究提高了二语习得研究的科学性。

参与成员 ➢ 王欣雨 杨洋 杨宇琛 张新宜 >>> 详细信息


基于依存语法的时间状语评估

Temporal Adverbial Evaluation based on Dependency Grammar

本研究利用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基于依存语法研究了英语学习者的包含名词、动词、形容词在内的实词搭配。通过SPSS分析得出不同等级的英语学习者的作文,词汇搭配使用具有明显差别。

参与成员 ➢ 郭梦涵 王欣雨 杨梵 >>> 详细信息


国宴中的名物化现象跨文化翻译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in State Banquets

国宴是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场合,其中的菜肴、酒品等元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国宴中的名物化现象往往伴随着语言和文化的翻译挑战。 本研究旨在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宴中名物化现象的翻译方式,探讨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思考进行跨文化翻译的有效方式,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参与成员 ➢ 杨荣杰 赵恩婷 >>> 详细信息


名物化的形态句法表现及其语义特征——基于英汉互联网用户服务协议的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Investigation on the Nominalizat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Website Terms of Service: Morphosyntactic and Semantic Perspectives

本项目探讨了中英文中名物化现象在互联网协议文本中的存在形式,填补了协议文本中名物化文本的空白。

参与成员 ➢ 武睿文 钱铭 >>> 详细信息


名物化与语义自动解析

Automatic Paraphrasing Compound Nominalizations

名物化是指使用从动词中派生出来的名词来描述与其相应动词相关的事件,广泛出现于不同语言背景下的学术和官方文本中。然而由于动词的名词形式和其论元之间存在的模糊的语义关系,名物化现象往往伴随着理解上的挑战。 本研究旨在使用无监督的学习方法,得到对常见语言情境中出现的名物化现象的语义解析方式,从而促进对学术和官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

参与成员 ➢ 刘畅 >>> 详细信息


基于深度学习的双重否定识别

The Double Nega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Deep Learning

双重否定是语言中的复杂结构,识别双重否定有助于理解文本,深化语言规则理解。本研究旨在建立双重否定识别模型,语料建设有助于模型训练,提高语言理解准确性。模型构建有助于改善机器翻译与信息检索,促进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发展。

参与成员 ➢ 付春婷 张珂菡 乔雯靖 >>> 详细信息


古文命名实体识别探索研究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Ancient Chinese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古文命名实体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研究方向,旨在从古代文献中提取人名、地名、时间等实体,为语言分析和历史研究提供基础支持。本研究旨在探索识别过程中的关键因素,通过统计分析实体前后的关键词,研究不同实体的特征及相关语言、文化要素。我们致力于深入了解古文命名实体识别机制,为跨文化交流和历史研究提供更深层次的支持和启示。

参与成员 ➢ 李昊潭 杨端端 李鹏博 >>> 详细信息


基于依存语法的修辞识别

Recognition of Rhetoric Based on Dependency Grammar

该项目使用比喻语料库,结合了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和Biaffine层来构建模型。通过这种结构,模型可以学习到文本中复杂的修辞关系,如比喻的使用。加入语义依存信息能够为模型提供词与词之间更深层次的语义联系,从而增强对比喻、讽刺等隐含意义的识别能力。 模型特别关注于识别语料中的‘vehicle’(比喻对象)和‘tenor’(实际对象)的关系,以准确地把握比喻表达的深层含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希望能提高修辞识别的精度,并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修辞技巧如何影响句子的表达和读者的感知。

参与成员 ➢ 张旭阳 >>> 详细信息


物性结构分析下的二语写作词汇搭配研究

A Study of Lexical Collocation in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Under the Analysis of Qualia Structure

本研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识别并提取作文中的词汇搭配,并基于物性结构分析各类词汇的语义关系,通过计算互信息MI值,F值等分析围绕动词、名词、形容词这三种实词的6种搭配与不同国籍的中文学习者作文得分的相关性。研究旨在揭示汉语二语学习者在词汇搭配方面的共性与差异,推动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的深入发展。

参与成员 ➢ 陶思宇 蔡智航 方佑瑛 >>> 详细信息


基于HSK语料的时间状语研究

Research on Temporal Adverbials Based on HSK Corpus

本研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识别并提取作文中的时间词,然后利用依存句法分析工具分析时间词的依存关系。最后分析该依存关系与不同等级和不同国籍的中文学习者的相关性。研究旨在揭示中文学习者在时间词习得方面的共性与差异,推动中文二语习得研究的深入发展。

参与成员 ➢ 李梦雅 >>> 详细信息


**本页面创建于2023年5月21日,更新于2024年4月14日。